说实话,订阅规则的导入只是第一步,真正让人头疼的是后续的速度优化问题。毕竟谁都不想看着小火箭转圈圈等半天对吧?我最近自己也在折腾这个,发现影响速度的因素还真不少——服务器节点质量、线路拥堵程度、甚至是不同时段的网络状况都会产生影响。有时候上午用着飞快的节点,到晚上就卡得不行,这种体验相信不少人都遇到过。
别光盯着延迟看,这些指标更重要
很多人一说到测速就只看延迟(ping值),其实这完全是个误区!延迟低不代表实际使用体验好。举个实际例子:我测试过一个延迟只有80ms的节点,但下载速度却只有200kbps;另一个延迟150ms的节点,反而能跑到2Mbps。所以现在我都会同时关注带宽、丢包率和抖动这三个指标,特别是玩在线游戏或者视频会议的时候,丢包率比延迟重要得多。
智能分流才是王道
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,有时候全局代理反而比规则代理更慢?这是因为智能分流能根据网站类型选择最优路径。比如访问国内网站就走直连,国外视频网站走高速节点,这样既保证了速度又节省流量。我现在用的配置规则就把常见的国内CDN域名都设置成了直连,实测下来速度提升了至少30%。
说到节点选择,其实有个小技巧:不要盲目追求所谓的”精品线路”。那些特别热门的节点往往用的人太多,晚高峰时段反而容易拥堵。我更喜欢找一些冷门但稳定的节点,比如某些小众IDC机房的线路,虽然峰值速度可能不是最快,但胜在稳定。毕竟我们日常使用要的是持续稳定的体验,而不是偶尔的爆发速度对吧?
最后想说的是,优化是个持续的过程。我一般会每周花十分钟测试一下各个节点的表现,及时更换掉表现不佳的规则。毕竟网络环境一直在变,固守一套配置可不是明智之举。你们有什么独家的优化心得吗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交流!
暂无评论内容